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陰陽錯/幻影

自60'年代起在台灣風靡各處、令許多人沉迷的「碟仙」跟「錢仙」等所謂「靈異」、「恐怖」的乩術,在當時可謂為一種「休閒娛樂」,風氣之盛比起後來的「大家樂」、「六合彩」有過之而無不及,時常看到幾個閑人在桌上舖著一張寫滿各種問題及指引的大字盤,把手指按在一只小碟子(或一枚錢幣)上,像求神問卜一樣懷著興奮、好奇及某種程度的驚恐,焦急且煞有其事地召請著「碟仙」降臨來驅動碟子,游移於各種文字的字盤上,為人們解答疑惑或預卜運氣。



還記得國中時由於聯考的壓力太大,許多同學在繁重的課業及各種大小考、模擬考之餘,總愛接觸一堆坊間流行的東西來放鬆自己,無論是流行音樂或明星雜誌、海報、小玩意兒或遊戲,當然也包括了玩「碟仙」或「錢仙」。

說實在的,眼看著幾個人像白痴似地玩一個碟子或一枚錢幣,覺得那真是個無聊至極的遊戲;但偏偏同學們有的為了趕流行身體力行,有的為了要與異性聯誼或壯膽(O.S.應該是因為萬一「碟仙」、「錢仙」真出現的話會嚇到魂飛魄散、屁滾尿流、叫爸爸找媽媽吧),反正多一個人感覺上就多一份力量,於是無神論的我偶而總被迫翹點小課跟他們到「名為讀書好去處、實則聊天混時間」的茶店當陪客,在一旁慢慢看完我的「好小子」漫畫書。如果你真問他們到底要召來作啥,答案總不外乎是那時期陷入的青澀、純純的愛情(那個某校或某班的男孩/女孩喜不喜歡我?)或學業發展(我能不能考上XX高中或哪個好學校...)。



後來政府眼見「碟仙」以燎原的態勢飛快蔓延,弄得社會風氣十分怪異,於是為端正社會風氣,終於施展了鐵腕,下令查禁「碟仙」,嚴禁製造及販賣,更通令各級學校及機關禁止玩「碟仙」,結果「碟仙」果然一如傳說中的鬼魅一樣,迅速從這個社會中消失,只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些些模糊的印象,偶爾被提及時,只是有種如同傳說一般的驚異話題而已。




陰陽錯  (1983)


1983年,消失已久的「碟仙」記憶,由於靈異電影「陰陽錯」的上映,突然又陰魂不散的冒了出來。
嚴格來說,「陰陽錯」這部電影在主題意識及故事結構上都顯得十分膚淺幼雅,劇情的發展也嫌草率而不合常理,也許原先的構思就是朝小成本的路線去打算,因此特技場面別說無法與歐美的科幻靈異片相比,甚至連傳統國片的水準也夠不上,尤其全片後段根本拍成了鬧劇;但是這樣的結果卻是其來有自的,因為原本這部影片是香港新藝城影業公司在台灣力推的商業片,導演及編劇人選原定為當時新電影時期崛起的楊德昌,但楊德昌的劇本及拍攝企劃卻一再遭到新藝城決策小組否決,尤其高志森更力主推翻原作,重新來過。胳臂扭不過大腿,楊德昌只好扼腕中途下課,被臨時撤換。隨後黃百鳴連施快刀重新寫完新劇本交給公司,而新晉導演林嶺東則意外取得執導筒,以新鮮人嘗試的心態投入了這部處女作。影片在香港上映之後,不料竟意外獲得了高收益,以一千一百萬港幣票房收入的亮眼成績佔據票房第四名的位置,1984年在台灣上映也有著出乎意料之外的賣座,這使得林嶺東開始時運大興,正式登堂入室為香港電影創作大軍中的主將。但究其高賣座的原因應該歸功於這部片子的包裝,加上港片一向不惜成本的凌厲宣傳攻勢,又正逢上當時國內三廳式文藝片(客廳、飯廳、咖啡廳)和古龍模式的武俠片滑向谷底的時機,無怪連這種粗糙的「靈異鬧劇」就異軍突起,一枝獨秀了。



陰陽錯(DVD)  (1999)


電影資料



中文片名
:陰陽錯

英文片名:Esprit D'amour

年份:1983.12.15 (香港上映日期)

發行: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

導演:林嶺東

編劇:高志森、盧堅、黃百鳴、馮世雄

演員:陳欣建、樓南光、董驃、譚詠麟、葉童、倪淑君、田豐、鄧碧雲

製作:黃百鳴



劇情介紹



保險公司調查主任古志明(Joe, 譚詠麟飾演)某天駕車回家參加慶祝會途中,撞到一位少女張小瑜(倪淑君飾演) ,當志明下車欲察看究竟時,少女已揚長而去。

慶祝會後,志明的弟弟提議玩「請碟仙」遊戲。此時,在城市的另一角,張小瑜意外地從天台摔下,在她呼出最後一口氣的同時,志明正好將手放在碟子上,碟子即神奇地顯靈。



隔天志明被公司派去調查一宗客戶個案的死因是自殺或意外,他看著死者,腦海中卻感到似曾相識,原來她不僅是前一晚路上撞到的少女,也是他們所請的「碟仙」張小瑜。但公司老闆交代他將此案以「自殺」呈報,如此一來公司便或可省下一大筆賠償費用;好奇心驅使下,志明開始積極進行調查,結果某夜,張小瑜的鬼魂由於家人需要這筆錢的幫助而突然出現在志明的住處,她甜美的樣子,和藹可親的態度,幽默活潑的性格引起志明的愛慕,開始了一段人鬼奇妙戀情,最後被志明的女朋友Ivy(葉童飾演)發現原來第三者是個鬼魂,告知志明的父親(董驃飾演)請來法師收伏魂魄,讓本就人鬼殊途,陰陽異極無法相結合的戀情,最後只能留下甜蜜深刻的回憶。

-----------------------------------------


雖然這部電影試圖浪漫不成,或者說將靈異片拍成鬧劇一場,我卻仍依稀記得倪淑君那時候的漂亮、活潑俏皮的演技是我最欣賞的,而年輕的阿倫譚詠麟雖演技平平,卻留下了一首在我心裡可稱之為雋永的經典歌曲:「幻影」。

影片MV版本



譚詠麟 - 幻影 (電影「陰陽錯」主題曲)  (1983)


詞:林敏聰     曲:林敏怡     編曲:林敏怡



怎去開始解釋這段情 寫一首關於妳的詩

胡言亂語心思交瘁 仍未帶出合意字

假若可接觸鏡中影像 也許一切可以留得住

紫色的小盒子裡 盡藏著許多未了事



燦爛的晶瑩 代表絲絲愛意

暗裡隨著閃閃光輝 映照得奪目耀眼





幻像似的愛情 始終會消失去

那幻影卻一一再現我心底



怎去開始接觸這段情 彷彿知道不會容易

睡夢裡 追憶裡 在尋覓妳的影子

妳在我的心靈 泛起絲絲愛意

妳卻無法停留讓我 捉摸 留住你



(重唱*)



幻像似的愛情 埋藏我心深處

每個冷冰的晚上 那溫暖都在我心



(重唱*)



幻像似的愛情 埋藏我心深處

叫我每一個晚上 也可抱擁著妳




譚詠麟MV版本


譚詠麟 - 幻影  (1984)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媽媽的眼睛


國小時,音樂課本裡的一首歌曲。

幾年級呀?...
算了,還是別勉強去絞我記性不好的腦袋,絞出了汁也是想不起來的。

仰望夜空星星的插圖,倒還留在我腦海裡。


媽媽的眼睛 (年份不詳)


美麗的  美麗的天空裡
出來了光亮的小星星
好像是我媽媽慈愛的眼睛

媽媽的眼睛  我最喜愛
常常希望我做個好小孩
媽媽的眼睛  我最喜愛


生命中,在國二時媽媽去世到剛出社會尤其從事飯店業的這段時間裡,對於母親節,是傷心、懼怕甚至想閃避地跳過這一天的。

不知道誰訂的規矩,許多行業(飯店、餐廳、百貨等)在過母親節的時候,竟然要工作人員戴朵康乃馨來配合節日、笑迎別人的媽媽,孰不知多少工作人員對自己的母親,有幾多的愧疚及遺憾。

我的童年,物質生活雖不富裕,但父母的愛給得很多;對於我天生愛好自由的劣根性,也放任得很溺寵。

忽然想起媽媽,吃喝玩樂(喜酒等等)、遊山玩水(進香、遊覽等等)總不忘攜我前行,一方面我外向不怕生,長輩都喜歡;二來我食量大,喜宴包紅包吃撈本我最會,一整隻土雞在我眼前,轉眼只剩下雞頭、雞腳跟雞屁股。

幼稚園第一天報到,小朋友們排排站在偌大的禮堂,家長們一旁觀禮,園方老師台上解說指導「向前看齊」、「向前看」、「稍息」動作,口令一下,卻聽得廳堂裡突然傳來「哇!哇~」大哭聲,在場所有人的眼睛全聚焦到我這邊來....因為,一聽到「向前看齊」口令,小朋友們乖乖將手平舉前擺時,後面的小男生碰到了我的肩膀(同時我也碰到前面小朋友的肩膀,哈哈),我強勁的反射神經立即促使我二話不說,迅雷不及掩耳往地向後轉身,將我的小手掌整個狠狠地「」在後面男生的臉上。全場嘩然之下,所有事情幾乎都在同一時間進行:小男生嚎啕大哭、台上老師衝下來、那男生的媽媽死拉著我喊著:「哎喲!這是誰家的孩子這麼兇啊~~~」、我老媽一面拼命將我從那位媽媽手中拉回去還一面大聲說:「啊,我這孩子不喜歡人家碰到啦,你們別來碰到他就好了啦...」、我阿爸在一邊急著打圓場向人家道歉......

我這超護短的媽媽,名叫「美麗」,在她的天空裡,我就是她的小星星。

思念媽媽時,遇到不願提起的挫折時,我便哼起這首歌,默默地....

鬼歌


前面來了一個鬼,長長的頭髮面如灰。

「妳呀妳呀妳是誰,為什麼沒有眼睛沒有腿?」



鬼兒聽了掉眼淚,臉兒變得更憔悴。

「我呀我呀我是鬼,我要你陪我聊天給我安慰...」




這是兒歌,而且算是一首詭異的兒歌;
歌詞裡說是沒有眼睛的鬼。但,寂寞的鬼兒,眼淚打哪來?
印象中一直都會唱,但卻記不得是何時被它植入記憶裡的。

到如今每次喃喃自唱,都還能看到朋友們摸不著頭腦的表情。

聽起來像兒歌,怎麼歌詞這麼可怕...?



或許就是這原因,我想,它,失傳了吧!

Goal!The Impossible Dream (疾風禁區)



Goal The Impossible Dream (2005)


2006年德國世界盃,當地媒體德通社評論出「十大樂事與十大憾事」,其中最令我高興的便是女球迷的倍增。

以往看球賽時,周邊清一色全是手持啤酒,專注球賽以及自己替場上動作做出判決的男性們,歡呼、吆喝、謾罵的聲浪此起彼落,根本聽不見看不見女性的聲響與身影;有的,也僅僅是跟著老外男朋友同來,卻完全搞不懂一群大男人追著一顆足球滿場折返跑有啥好看,只能呆坐在一邊百無聊賴跟著拍手的一、兩個女生。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一屆世界盃下來,那樣子的戲碼想必漸漸式微,好事一件。


也從這一屆才開始看足球的某女性友人,不但迅速補充足球知識,在賽後也拿了一部電影給我觀看:Goal。上網一找資料顯示此片去年(2005)11/25在台灣上映時的片名為「疾風禁區」,香港與大陸的片名為「一球成名」,是博偉電影公司為了迎接4年一度的世界盃全球盛事,耗資1億美金拍攝的首部足球電影,以國際球場作為舞台,邀請多位世界級足球明星亮相,星光熠熠、陣容鼎盛,且破天荒地以英超及世界盃等重要國際賽事進行實景拍攝,眾球星真材實料的球技加上強勁的CG特效,使得比賽的緊張氣氛真實呈現宛如觀看真正賽事。


這只是一個足球明星誕生之傳奇三部曲的第一部,從英超開始也是個正確的引導。

把現代足球組織、系統化是英格蘭於1863年成立的全球第一個足球組織 FA (Football Association 英格蘭足球總會),英格蘭也是最早有職業足球隊、職業聯盟的國家,1888年英格蘭足球聯盟開踢,成為聯賽的起源。

英格蘭聯賽最早叫做 Football League,當初由英格蘭北方足球隊聚集訂出聯賽「球季/主客場球賽」的規格,總共有12位始創成員,後來1892年成立次等聯賽 (Second Division),Football League 改名為 First Divison,後來有更多改變;現在的英超 Premiership 則是最近十幾年才有的新制度。


足球界天王明星貝克漢、席丹、勞爾三大西班牙皇家馬德里足球巨星,在第一部中特別參與演出;哈哈,說演出太牽強了,他們不過是亮個相說一、兩句台詞。幸好最後決賽傑拉德只是被特效擺在場上踢球,否則說了台詞的都讓你明白,他們還真不是演戲的料。


之後第二部要帶領觀眾跟著主人翁 Santiago 勇闖歐盟,成功轉到西班牙皇家馬德里,與義大利強隊AC米蘭爭奪歐洲冠軍盃;第三部的舞台在今年(2006)德國世界盃實景拍攝.......

這樣一系列三部曲下來,不但可讓足球迷大飽眼福,引起一股熱潮,片商肯定要賺進不少銀子。  




然而這勵志的劇情仍然沒能脫離好萊塢影片的窠臼,我覺得:窮苦→夢想→努力→沮喪(挫折或失敗)→放棄→重燃希望→美夢成真。



勵志的定義雖本教人為理想而奮鬥,本片也不負期待地鼓勵著觀眾跟著擁有足球天份並努力不懈的 Santiago 邁向成功,但情節終究薄弱地令我差點因為沒有球賽我可能看不下去。每一個楔子都突顯得太刻意,讓你觀看時已經知道下一場戲會發生什麼事情,結局將會是什麼,無論在鏡頭或是對白的處理,都讓人有被剝奪了看電影所需要的一點點想像的感覺,這讓我對導演 Danny Cannon (CSI:犯罪現場) 有些不滿。

「運」「動」這個東西就好比「人」「生」,卻與「體」「育」有些迥異,在運動之中如果忘了對身體的教育與對人生應有的態度,那份夢想其實很膚淺;男主角 Santiago 為了足球遠赴他鄉,隱瞞病情以求進入訓練團隊,其中有眼紅於他的天份與精力的資深隊友扯後腿,劇中所鋪陳的隊友譏諷侮辱其實還可以更有戲劇張力,而不只是踩壞了他的支氣管擴張劑,令他上場無法保有最佳狀態之後,由於自己的隱瞞便打算打道回府;也總是在明明有的自信中卻由於自卑而退縮;難道這份自信不是因為他從小的執著、勤奮得來,而總是由別人加諸在他身上的嗎?


如果一輩子的夢想即將實現,就算對於提拔你的人曾有過不實,而且並非無法解決之小事,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是將之言明共同討論而非輕言退出吧!


但光就勵志性而言,它真可以成為一部娛樂效果很棒的商業勵志影片,片中大半都是有情有義的「好人」,首當其衝便是傷退球員,也是發掘Santiago 天份的伯樂------球探格蘭。


一生中要遇到真正識你才華的人恐怕不多,尤其在這充滿了不信任的社會,但是套用一句Ewa常說的:「一切為最好做準備」,Santiago 自小對足球的熱愛與自學,使他在臨陣上場時散發出有展望的未來,若非格蘭的堅持與鼎力相助給予的機會,Santiago 或許便只能隨著他固執的老爹,一輩子做著所謂幫兩種人之一的「住豪宅開名車」打掃居所以求溫飽的另一種人,不諱言的也是 Santiago 自己對機會來臨時的心動,令奶奶、弟弟或異鄉的朋友願意伸出援手;是 Santiago 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使得球隊老闆願意三番兩次給予他機會一展長才,也教育他何謂團隊精神;球隊老闆向球門擲球、要 Santiago 全速衝向球門的那5分鐘,是我比較感動的時刻。「球的速度一定比你快,所以你得學會傳球(給更有機會進球的隊友),你球衣前面(指隊幑,團隊)比你後面(球員名字)的重要多了。


團隊要贏球,不能只憑個人秀。而這樣一個動作與言詞,簡單地一語中地。





與他的奮鬥路程中給予他正確方向的前輩相較之下,家人、親友等人的支持,只是使我們感到溫馨,看到人間溫情的稀鬆平常;隨著 Santiago 從訓練營到替補球員,到先發球員,一步步邁向Goal,我期待,在激烈的競賽之中,這部影片能更臻成熟地,點劃出人性裡多樣面貌的不同表情,以使本片不只是正規比賽之外,另一種供人消磨的娛樂片。


導演
丹尼坎南 Danny Cannon

演員

Kuno Becker  ............ Santiago Munez

亞力山卓尼瓦拉 Alessandro Nivola  ............ Gavin Harris

馬賽尤瑞斯 Marcel Iures  ............ Erik Dornhelm

史蒂芬迪藍 Stephen Dillane  ............ Glen Foy

安娜佛芮 Anna Friel  ............ Roz Harmison